支原体污染在细胞培养领域普遍存在,支原体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(直径约0.1-0.8 µm),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已知体积最小的原核微生物,因此一般细菌过滤器(0.22 µm)无法有效去除。
支原体污染风险
支原体严重影响培养中的细胞的表型特征和正常生长,给药品质量安全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风险。因此,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支原体检测非常必要。与细菌、真菌污染不同的是,支原体的存在不一定导致培养液浑浊或细胞的可见改变,因此需要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。
FDA、WHO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和USP、EP、ChP等法规均对支原体检查提出了要求,主要包括测试细胞库(主细胞库、工作细胞库),收获前的下游细胞培养物,终产品以及对照细胞等是否受到支原体污染。
支原体核酸法的法规要求
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和指示细胞法,一般要求同时进行检测。这2种方法通常需要较长时间,如培养法至少28天。近年来,细胞治疗药物快速发展,且其上市周期快,货架期短,培养法和指示细胞法均无法满足药物放行的时间要求。
核酸扩增技术(NAT),如荧光探针qPCR检测方法由于其检测时间短和特异性好等优势而被用于支原体检测。作为替代方法,NAT检测方法需确证能达到法规所要求的检测灵敏度。检测灵敏度达到10CFU/mL,可替代培养法;达到 100CFU/mL,可替代指示细胞培养法。
合适的支原体标准菌株是进行支原体NAT检测方法验证的首要条件。基于污染的发生频率和进化关系,中国、欧洲、美国、日本4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典一致提出优先使用猪鼻支原体、口腔支原体、肺炎支原体3种支原体作为标准菌株进行NAT方法检测限的验证。
缔一生物提供的德国Minerva Biolabs公司生产的10CFU™ 支原体检测限标准品(10CFU™ Mycoplasma Sensitivity Standards)
符合欧洲药典(EP)和日本药典(JP)要求的支原体检测标准品。欧洲药典第2.6.7章(EP 2.6.7)和日本药典(第17版)第G3章(JP G3)描述了基于NAT(核酸扩增检测的英文简称,包括PCR/qPCR)的支原体检测。如果用NAT法替代培养法检测支原体时,则要求显示每毫升样品体积(CFU/ml)中10个菌落形成单位的检测,即灵敏度需达到10CFU/ml。
适用于验证基于 NAT 的支原体检测的稳健性和灵敏度。可用于生物药、细胞治疗、再生医学制品等行业的检测及方法学验证。
10CFU™支原体检测限标准品可提供以下产品
药典 EP第2.6.7章和JP第17版第G3章中所列出的所有10种支原体菌株。
所有菌株都在低传代中培养。
在EP 2.6.7中描述的培养基中培养,确保GU与CFU的比率符合要求。
4、支原体在对数生长期收获。
5、所有的MB的10 CFU™ 支原体检测限标准品可溯源至ATCC、NCTC同序列号的菌株。
人气单品四折抢购——10CFU™ 支原体检测限标准品
德国Minerva Biolabs(MB)25***典,10CFU™ 支原体检测限标准品 原价14360元 促销价4980元!
10CFU™ 支原体检测限标准品(灭活支原体),涵盖了美国药典、欧洲药典和日本药典规定的所有支原体物种,用于支原体核酸扩增法(PCR/qPCR)的方法学验证(检测限和耐用性验证)。可用于生物药、细胞治疗、再生医学制品等行业的检测及方法学验证。